前条以脉微汗出示禁,此条以无少阴证发明,盖详审慎重之至也。恐惧者,神荡惮而不收。
凡用,本病酒制;而痰独以姜汁浸透,归源之理。烦躁,虽六经俱有,而多见于太阳、少阴者,太阳为真阴之标,少阴为真阳之本也。
当于未热未汗之时,预用桂枝汤解肌发汗,迎而夺之,以遏其势,则热退汗敛,而病自愈矣。如血刺痛,用当归,详上下用根梢。
医以面赤为热气怫郁,复与水而发汗令大出,殊不知阳从外泄而胃虚,水从内搏而邪格,胃气虚弱矣。今寸口、关上、尺中三部脉,俱见浮沉、迟数、大小同等,阴阳和平之象,即有寒热不解之病,虽剧亦当愈也。
所以阳明多有热越之证,谓胃中津液,随热而尽越于外,汗出不止耳。后凡有曰根据服桂枝汤法者,即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荣弱卫强,故使汗出。
所以挽真气于将绝之候,而避中寒于脉弱之时也。禽则鹅善疏风、稚鸡补损,老鸡作羹起衰。